---
---
---
(點擊查看產(chǎn)品報價)
低碳鋼含碳量約0.18~0.22%-金屬金相觀察
顯微鏡
原料屬于低碳鋼,含碳量約0.18~0.22%。在鐵-碳平衡相圖上來看,由要達到完全沃斯田鐵化溫度至少要850度以上
(一般加熱到900度)。在900度時為沃斯田鐵相,之后冷卻到室溫時,會先經(jīng)過二相共存區(qū)(γ與α)沃斯田鐵與肥粒鐵
共存。
此時的肥粒鐵稱之為初析肥粒鐵。之后再冷卻到共析溫度747度,剩下未變化的沃斯田鐵則會以波來鐵的組織析出。
而由于你的含碳量不高,波來鐵的區(qū)域相對是少數(shù)。此時強度的好壞關乎于晶粒的大小,
在共存區(qū)的時間越短,越有利于強度的提升(肥粒鐵的晶粒生成數(shù)量比晶粒成長快,所以數(shù)量會多但晶粒較小)
如果滲碳的程序都ok,金相觀察也還可以的話,比較有可能出現(xiàn)的問題是你的肥粒鐵晶粒粗大化,
所以材料的強度就會比原來的要不足,就算你有做滲碳也只是表面硬化的處理,
內部初析肥粒鐵由于退火時間拉長相對過于粗大,硬度就會不足。
也許在做滲碳之前的熱處理(退火處理)的溫度調低一點(不過一般人希望能快一點,所以溫度會調比規(guī)范高)。
或是在退火完成之后的空冷時以強制冷卻的方式(用風扇,不能用水喔)來加速冷卻。
讓溫度冷卻到沃斯田鐵與肥粒鐵共存區(qū)這中間的時間能夠縮短,
那么你的初析肥粒鐵的晶粒就會比較小,相對的強度
所有資料用于交流學習之用,如有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,禁止復制,轉載注明地址
上海光學儀器一廠-專業(yè)顯微鏡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
顯微鏡價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