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計一個顯微鏡吧
在過去的教學經驗裡,很多學生有著豐富的創(chuàng)造力和想像力,但是卻因為只用紙筆測驗來評量他們的認知表現(xiàn),所以無法展現(xiàn)他們的長處。為此,我設計了一些多元評量,嘗試用各種面向來看待學生,試圖發(fā)展學生的多元智慧。
在今年的課程裡,我在複式顯微鏡的課程學習單裡設計了一個繪圖作業(yè)。
你是一位設計師,顯微鏡公司委託你設計一架新款式的顯微鏡,它必須現(xiàn)有的顯微鏡樣式完全不同,但卻又必須具備現(xiàn)有顯微鏡的各種構造和功能。請你發(fā)揮想像力和創(chuàng)造力,畫出一架全新概念的顯微鏡,請記得要著色和標示出構造名稱和功能。
最初是因為活動紀錄本裡,有著一個要學生填顯微鏡構造圖的作業(yè),但我無法透過這樣的作業(yè)來評估學生是不是真的懂得了構造,因為他們都是抄課本的構造名稱啊。我覺得知道哪個構造叫什麼,這應該在上課時就可以評量的。
后來我想要他們自己畫出課本上或他們使用的顯微鏡,不過念頭一轉,反正都是畫,倒不如設計一個顯微鏡,也藉此讓他們發(fā)揮創(chuàng)造力。
顯微鏡發(fā)明以來這幾百年,早就有不同的外型了,不在只有課本那種樣子了,有些可以搭配手機使用,套接在手機的鏡頭前,讓手機變成隨身顯微鏡;有些則是可改用各種光源(紫外線、偏光等)來觀看不同的標本。不同的設計人才介入,就會有不同的樣貌。
甚至材質也可以改變,nature就曾經報導一個非營利組織在印度製作的"竹製顯微鏡"。
如果我們只是想著,顯微鏡一定要用硬梆梆的金屬或是塑料材質,那麼顯微鏡勢必無法在窮困的第三世界推廣。但是如果動心轉念,換成當?shù)貜V泛都有的材質-竹子,那麼顯微鏡就可以變得更親民,讓小孩子更容易接觸科學。
我的學生未必將來會當科學家或是科學教師,但是看了作業(yè)之后,我相信應該會有設計師出現(xiàn)。這項作業(yè),大多數(shù)的學生都能完成,只是個人設計介入的多寡不同,有些學生做的設計,是改變顯微鏡的外型,有些則是增加功能